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讀後感

校長從以前單純的行政領導者,隨著社會環境與教育環境多元化的轉變,以及學校本位的提倡,逐漸轉型為行政、教學領導者的多重角色,同時由權威上對下的指揮者轉型為對等合作的關係。
而教學領導也是一樣發生了由權威上對下的指揮方式轉型為對等合作的關係。例如教學領導的五個主要功能,分別是定義學校願景、提供正向學習氛圍、對老師觀察與回饋、管理課程與教學、評鑑教學計畫(James Weber 1989)。作者指出這些功能已經逐漸轉型為需要和共利益者如教師、家長、學生等互相協調溝通,以達成其目的。例如學校願景需與這些共利益者達成共識,願景才有人願意共同實現;正向學習氛圍需要靠社群的方式來建立;適時的給予老師支援與回饋;和老師共同管理與評鑑整個學校的課程、教學進度及計畫。藉以提昇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的品質。
學校本位的日益重視,教學領導也相對更加的受到重視。教師有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校長除了管理之外,也要尊重老師專業和能力,依據現有行政和教師團隊,藉由領導、推動、協同合作的方式來促進整個學校的整體校務運作。

參考資料
Weber, James. "Leading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 In SCHOOL LEADERSHIP: HANDBOOK FOR EXCELLENCE, 2nd Edition, edited by Stuart C. Smith and Philip K. Piele. 191-224. Eugene,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989. ED 309 504.


資料來源:
http://www.ericdigests.org/1996-1/leaders.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