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School-Based Management讀後感

SBM 是學校自主性決定的一種管理方式,政府將學校的決策權限(包括課程、人事和預算等)垂直下放給學校,學校再將此下放的權力水平放於適當的會議平台上,並且授予學校層級的共利益者(包括校長、教職員、家長、學生及社區人士等),使其能本諸於各自的專業素養上,參與決定與實行。並採取顧客導向的模式,以提昇學生學習成就和學校效能為目的。然後在績效責任的機制下,再逐漸持續修正,形成一種變革循環的歷程(許家政,2004)。雖然School-Based Management一文中也有指出,有些學者認為並未發現和學生學習成就有著直接的關連,但是眾多的學者仍相信SBM仍有其成效及其產出(Drury and Levin, 1994)。

文中也指出各校不同的SBM系統有著不同的參與者及形式,可能包含了教職員、家長、學生及社區人士的多方參與,以及不同的決策權限。但作者認為至少決策權限的下放會讓參與者有發言權及參與感,可讓整個SBM機制運行得更好,同時每個參與者都應接受與瞭解各自在SBM系統運行下的扮演角色、權責與運行方式,以及能夠具有一些基本的溝通能力與決策技巧,以減少SBM運行的障礙。

雖然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的變革,變成不再是由校長決定一切,但是因應整個變革,校長領導的地位仍是不變的,但是需由一個權威者轉為協助者、整合者、促進者,並且角色更加多元化、複雜化,不但需同時兼具領導、催化與變革能力的專家角色,並且還需負擔整個SBM績效的成敗。可見現今校長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上,面臨了更多的難題。

參考文獻:
Drury, Darrel, and Douglas Levi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The Changing Locus of Control in American Public Education.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by Pelavin Associates. February 1994.

許嘉政(2004),學校本位管理與學校組織文化特性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資料出處: School-Based Management,http://eric.uoregon.edu/publications/digests/digest099.html

1 則留言:

陳木金教授部落格 提到...

學校本位管理的心得分享深刻,但若能與老師上課講授內容的心得結合來撰寫,應該會收穫更大!